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难忘野韭香
文/大道无言 笑笑
童年的记忆中,经常摆上饭桌的,莫过于野菜,窝头,玉米粥这三种食物了。那时候的日子,就好似黄连,无论你怎么品,嘴里咀嚼的心头积压的,都是那种挥之不去的苦涩。
可是这种浓浓的苦涩里面,偶尔也能蔓延出一股清新的味道,让人迷恋,让人向往。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只要有山有水的地方,大自然总会馈赠给人类一些小小的惊喜,丰富那单调的口味。比如春风中那串串摇曳的榆钱,田间地头郁郁葱葱的野葱,初夏时那一树树诱人的槐花香,以及那漫山遍野的野桑葚。榆钱和野葱可以揉进窝头里,蒸出来整个春天的风景,而那清新的槐花则可以凉拌或者拌上面蒸熟了吃,吃一口,仿佛所有的艰辛都化成了槐花的甘甜。就连那玉米糊里面都会搅拌上几颗熟透了的柿子,让味蕾邂逅那大自然的甜美。
而最最让人期待的,莫过于那清新馥郁的野韭花了。没有什么再能比她更加令人欣喜。
拌野菜的时候,加入油盐酱醋,再揪几朵野韭花,适当的油温炸成焦黄色,往菜里一撒,刺啦一声,香味便耸动了喉结,勾起了食欲。
作为“百搭”型调料,野韭花不仅适用于拌凉菜,尤其在做汤方面更加彰显出她的优势。那时候,无论是作为玉米糊的炝锅,还是面汤的烹味,都能香飘半条街,人们使劲的耸几下鼻子,企图把野韭菜花的灵魂吸进肺腑里。
每年处暑左右,夏日的燥热还没有完全褪尽,那荒山野岭中的野韭花便不声不响的如期开放了,一丛丛,一簇簇,那纤细的梗上顶一朵伞一样的花,亭亭玉立,不染纤尘。她清新、淳朴,一袭淡紫色的素裙,恬静的在秋风中摇曳着,沉默着,平和的与周围的山花野草相处着,不显摆,不张扬,高雅如兰,淡然如莲。
每一种花儿,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,兰花雅,梅花冷,莲花仙。野韭花呢?思来想去,竟然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她。那么不起眼的花儿,乍一看,小小的,瘦瘦的,俗俗的,就算是在乱草丛中,你也很难将她一眼认出。可是就是这么不起眼的小花,却驻进了人们的心中,每年的秋天,都会吸引那么多的人成群结队地踏遍万水千山路,只为众里寻她千百度。 野韭花无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,她生长在草丛中,荆棘丛里,田埂上,小河边,甚至是沙丘上,从不畏惧狂风暴雨,也不挑剔生存环境。哪怕只是一捧砂砾,她也能倔强的挺直腰杆,把坚强盛开在人们的惊讶与赞叹里。
之前读过一篇文章,说的是野韭花与疙瘩汤的绝妙搭配。诚然,在临城小城,野韭花疙瘩汤已经成了一张小吃的名片,但是,能使她成为招牌的远远不止于此,野韭花炒小白菜更是她的经典之作。
小白菜和野韭花仿佛是夫妻档,君生她也生。每年的白露之前,正是田间畦头小白菜最旺盛的季节,而这时的野韭花也已经到了花蕾饱满的末季。揪几朵白中带紫的野韭花,入大油,炒出香味,再把焯过水的小白菜倾入,煸炒,只一下,那野韭花的香味便随着刺啦一声响,从锅里激溅出来,撞了你一个满怀,拥抱了你的灵魂,整个人仿佛都陷进了绵延无边的野韭花香中。无需勾芡,亦不用明油,野韭花从那油汪汪的、湛绿的小白菜里狡黠的探出头来,映照的整个盘子都是都是她的笑脸。
怪不得有人说,野韭花之于小白菜,就像是川菜与辣椒,孜然于羊肉,那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共鸣。
用于做馅子,野韭花也能发挥出她无与伦比的优势。无论是清新的白菜馅,还是寡淡的白萝卜馅,只消调入炸好的野韭花油,那真的是从布衣到锦衣的华丽转身。
正是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,才把这一山野之物运用到了极致,从野性中,汲取她的本真。
野韭花是慈悲的,坚韧而挺拔地生长在荒山乱石中,不畏风雨,不惧干旱,盛开了一地芬芳,成就了自己,也牺牲了自己;野韭花又是圣洁的,她静静地在微凉的秋风中凋谢,不伤春,不悲秋,不避世,让自己圣洁的灵魂生出浓浓的人间烟火。